还有隋朝的杨广,征讨高丽,动不动就百万之众,结果打了几次账,就亡国了。
所以,对于古人来说,真的很矛盾,为什么,有的时候人多好,有的人时候,人多又不好了?
当然,出于感性认识,人多点,最起码能够壮胆啊!
所以,杨勇、杨石对于杨俊这种要撵走一部人的想法,非常不理解。
哪怕是出于让对方杀人的时候多费点力气的角度来考虑,也不应该把人撵走啊!
这就是杨俊来自后世的领先之处了。
后世已经提出了“组织度”这个概念了,50个老兵,组织度一百,战斗力就算是5000.
如果再参进去50个新兵,组织度可能就变成30了,战斗力反而只有3000.
如果在算上战场宽度和机动性等因素,战斗力下降就会更厉害。
这就是为什么新兵营必须经过整编才能上战场。
对于杨俊来说,现在就是这样的问题。
这个巴达如果留下,那么这个队伍里就相当于他才是领导,不利于杨俊进行整顿。
同时,三十几个老兵油子,其实也不好管理,不如他们统统先滚蛋。
人多不一定力量就大。
后来的黄巾军就特别明显,青州黄巾军入兖州,几十万大军啊!
曹操就带了一万多人,就把这帮乌合之众,揍得服服帖帖的。
伴随着,巴达的离开,剩下的七十多个人,就要迎来最大的整编。
杨勇就撂下一句话。
“我就是个斥候,不懂带兵。你是读书人,放开手脚干!”
杨俊听了,简直激动的想哭。
读书人,在这个念头,是万能的存在么?
杨俊不想死,就只能干。、
于是,随着马队的出发,杨俊也开始了对自己手上这些人手的整编。
现在,杨俊拥有160匹的骏马,可是会骑马的人,只有不到十个人。
父亲杨勇,自然没有问题。
杨俊自己勉强算一个会骑马的,好歹这一路开小灶,练了不少。
大哥杨石,不愿意练,没办法。
其他的众人中,居然有一家兄弟,这兄弟三人,原来是马夫。
分别是老大屈成、老二屈左、老三屈右。
这三个人倒是老实人,之所以上山,也是因为马。
按道理说,马夫在那个时代也算是技术工人,社会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问题是,屈家自己有马。
这就麻烦了,因为马更值钱啊!
于是,在当地豪强的强取之前,马夫就没有了马,只能上山当土匪了!
山寨中还有他们的妻儿老小,所以倒是留了下来。
另外还有三兄弟,郑大,郑林,郑森,情况也差不多。
这六个人倒是让杨俊如获至宝啊!
就是这名字也忒难听。左右,林森,古人起名特随意了!
这倒是杨俊误解了。
古人起名真不随意,像他师傅郑恩给他取个字,昭义。
就是因为他的情况,希望他不服道义。
很用心的。
不过,古代穷人,就没这么多事了。
什么大、二、狗之类的,随便用用,仿佛就是个代号。
毕竟古代忌讳,在不懂情况下,非要取个好听的名字,可能不知不觉就得罪了哪个高官。
永乐大帝时,有个读书人叫孙日恭的,非常有才华,科举考的非常好,本来是状元的,结果永乐皇帝拿过名册一看,丫的,第一名怎么叫“孙暴”?“暴”怎么能当状元呢?于是孙日恭的状元就没有了。
日恭,竖着写,就是暴啊!
永乐得位有瑕,最讨厌暴这个字了,怕人说暴君呗。
所以啊,古代穷人,无权无势的,取名就简单粗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