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2 / 2)云和霞首页

我把我的手机递给了她,她添加了我的微信,笑着对我说,“云,我要忙去了,记得在微信上点个同意,拜拜。”

她挥舞着手中的白帽子,对我笑了笑,转身走进了人群。我呆呆望着她,她像一朵白云一样渐渐融入在了人来人往的人海中。

花了十元人民币,终于让长头发变成了短头发。走出理发店,我准备去陈奶奶家,在高中三年,我在她家免费住了三年,每年晚自习下了以后,我总会陪她聊一会。她虽然和我没有血缘关系,可胜似我的亲奶奶。这些年来,自从有了电话,我常常和她保持着联系。

那个熟悉的院子不见了,附近许多的院子都消失了,一条宽宽的柏油路取代了昔日的庭院。年没有来这个地方了,远远望去,到处是高楼大厦,一座座楼房延伸到了目光不能及的远方,四通达的柏油路上挤满了车。

“陈奶奶,您住在哪里?我来原来的院子找您,可那里已经变成了一条公路。”我拨通电话问陈奶奶。

“孩子,去年实行棚户区改造,我已经搬到了憧憬小区4号楼2单元1502房间,到了单元门下按门铃,我给你开门。”

“憧憬小区”在那里呢?我招了招手,一辆蓝色的出租车停在了我的身边。“师父,去憧憬小区。”

花了五元钱,出租车把我送到了憧憬小区门口。这是一个刚开发的小区,十五栋楼房高耸入云,楼下的花园还没有做成。一间物业办公室位于门房旁边。终于找到了4号楼,按了门铃,陈奶奶开了门,走进楼道,按了电梯门,电梯门开了,里面没有人,按了数字15,门关了,约摸一分钟左右,电梯门开了。我走出了电梯门,陈奶奶微笑站在走道上,看见我,热情地说:“云,我早都相见你了,今天终于见到你了。孩子,进去坐下,让我好好看看你。”

走进陈奶奶的楼房,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刺绣――《清明上河图,吸引了我的眼光。这幅刺绣,是根据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汴河那部分完成的。

汴河是北宋时期,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刺绣上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云集,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饭铺进餐。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桥头布遍刀剪摊、饮食摊和各种杂货摊,两位摊主正争相招呼一位过客来看自己的货物。这里名副其实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可称为刺绣画面的高潮片段。

码头的主航道中一条货船逆水而上,船右弦上面的水手们都在严密注视时刻应对,避免与停泊的船只发生碰撞。在江河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船头前面一艘停泊在码头,欣左预已出来一位水手,时刻注意行船的动向,准备排除船只之间的碰撞,行进中的船只似乎要泊岸了,该船的“头纤”拉纤队伍的第一位纤夫己回过身来招呼伙伴们收纤。再往河道上游看去,一艘船上有位橹工摇橹,可见水流的速度是很快的,一位舵手严密注视着前进方向的水情与船情。前面一艘客船正忙着靠岸,这儿是客运码头,客船上有二十多人在紧张的工作,船顶的几位船工正在收帆放桅,有的船工正在接收从虹桥上抛下的缆绳,准备把客船牵引到码头,再拴牢在岸上的栓船柱石上,以增加客船的稳性,左弦上的水手用船蒿把船撑向码头,以增加向码头靠近的动力,船头有两位水手一面把船向右撑,一面扭头注意码头,用以使客船对正码头调整撑船力度,另一位船工手拿撑蒿右手向前挥动、指挥码头的船工接应,看来他应是此客船的水手长了。客船体形宽大稳性相当良好,船工各司其职工作相当熟练,动作非常协调,看来是一帮素质非常高的船工,仓体与仓面有封闭与阻隔,并有仓门便于客人出进,船没停稳之前仓门决不打开,安全措施相当严谨,可以断定是一艘安全性能良好的长途客动船。

码头上还有不少人向客船上招呼,他们是迎接自己家人或亲朋好友的,有的还上了虹桥,借虹桥的高度招呼,以便早点见到亲人,旁边一只小一点的客船上也有人挥手呼喊,那是在招揽生意,呼唤需要到分河航道码头的客人,可以想见当时汴河流域的交通多么发达,水旱各路构成了很大的客运货运交通网络。

虹桥气势不菲,高大得使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都能顺利穿越,宽阔坚固得能并排行驶几辆装满货物的畜力车,从桥的结构来看也是一个很大的创造,整座大桥全部由木材修建而成,可能当汴河水流很急,河床中不利于修建桥墩,当时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把整根整根的大木材并列铆接榫合,以支撑大桥的跨度,桥面又用成排的木料链固杵紧,使之形成一个硕大坚固的整体,并分散了负重使跨河木料受力均匀,试想在一千多年前,没有工程机械的情况下,把这么大的木料横架在河道上,建筑的难度可想而知,工程的浩大是多么的气壮山河。在桥边有牢固的护拦,以保障车马行人的安全,使工程的使用性能与质量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境界。

“孩子,这是一位陪读妈妈花了五年时间,一针一线完成的,我看见好看,花了三万元买的。”

“陈奶奶,这钱花得值,太形象逼真了。”

“是的。孩子你比以前长高了,也胖了点,不过还是偏瘦。”

“陈奶奶,还是你一个人住吗?”

“是的,你叔叔现在在香港一家跨国外贸公司上班,已经升成了销售部经理,你阿姨也重新找到了工作,也买下了楼房。他们几次催我,让我来和他们住在一起。可我不愿意去,这个地方我已经习惯了,再说他们一家三口人也习惯了,我这个老太婆去,一时也融不了他们的生活圈子,去了也是给他们填堵,也就没去。”

“陈奶奶,我的其他几位曾经捡拾垃圾的奶奶和爷爷,还有收购垃圾的李爷爷都好着吗?上次换了手机,我把他们的电话号码都丢了。”

“万仁义和张康两个去年先后患病死了,哎,想起来,也可叹。那个万仁义,早晨他还在广场跑步,我做完健身操还和他聊了一会。过了四五天,我还没见他来广场,打电话,那面显示关机。我就打问和他平时来往的几个人,也都说没见。我们就认为,这个该死的可能去乡下看亲戚去了,所以就没在乎,可到第十天,他还没来广场跑步,我们几个老家伙就觉得奇怪,到了他租住的楼房门口,闻到了一股扑鼻的臭味,难道他死了。我们叫来警察,打开门,他的身体已经腐烂了,他的鼻子、眼睛到处是会动的蛆,太可怕了,说起来就可怕。”

“他难道没有孩子吗?”

“听老万活着时说,他老伴早早死去,留下了两个儿子,他供养他们上了大学,成了家,一个在市土地局工作,一个在外省一家企业上班。上学时,儿子没有钱了,会给他打电话,儿子打来电话,那一定是没钱了。毕业后,两个儿子有对象了,儿子打来电话,那百分之百是没钱了。老万,一个退休教师,一个月也就四五千元退休金,为了让两个儿子结婚有房子,他把自己住的楼房出售了,给儿子凑够了房钱。儿子有房住了,他却没有了房,租房住。自从两个儿子买下楼房后,父子提起电话,也没有啥说的,老万没钱了,儿子也不要钱了。他和两个儿子,二三个月,或者半年打一次电话,每次不超过两分钟便挂了。没啥话说呀,儿子成家立业了,不要钱了,也就没话说了。”

“哎,陈奶奶,您就不要胡思乱想了,这只是个别的案例。高中三年多亏了这些爷爷和奶奶,他们无私地帮助了我,叫我吃了一顿至今想起来,依然香喷喷的烤羊肉串。我今天来,想请你们吃一顿饭,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可惜两位爷爷已经去世了。”

“云,只要你有这个心,我们这些老骨头就知足了。今天我就把十一年前的秘密告诉你。当时,我去广场锻炼,把你因为吃饭问题而被迫拣垃圾的事告诉了正在晨练的他们,他们统一表示要资助你,可你犟,我们又害怕伤害你的自尊心,所以从来没有拣过垃圾的他们,提出了拣拉圾帮助你,那时候废纸废金属也便宜,值不了几个钱,我们个就和收垃圾的老李商量,凡是你拉去的废纸废金属按高于市场价一倍的价格收购,我们和你说的五五分成,其实是和老李合演的一处戏,我们个人从来没拿一分钱,你拿的那些钱也就是老李实际给的钱。”

“陈奶奶,您们虽然和我没有血缘关系,可您们在我心里永远都是我的亲人。我非常感动,今生能够遇见您们。晚上我们就去富来大酒店聚一聚吧,陈奶奶。”

“云,你现在已经变成了富人,还记得我们这些老骨头,好吧,我打电话约他们。”

晚上,我和我的七个爷爷奶奶吃了一顿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