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伯颜与董文炳(2 / 2)南宋挽歌首页

阿里不哥不敌臣服,后更被幽禁而死,海都同样选择了臣服,但实际上却包藏祸心。

元至五年,臣服依旧的海都悍然发动叛乱,割据叶密立(新疆额敏东南)等原属于窝阔台和贵由的封地,建立窝阔台汗国。

十余年间,忽必烈多次派兵征讨海都,元至七年更是曾经派遣那木罕为将,于别失八里击败海都大军。

可海都韧性十足,败而不死,依旧据地死守,去年,也就是元至十二年,忽必烈再次派遣安童辅助那木罕西征,只是直至如今依旧没有取得关键性进展。

伯颜领兵多年,甚至大军出动,若无有寸功,时日一长必然生乱。

而且,他了解安童,少年得志的安童必然不愿受到那木罕的节制,军中出现将相不和,又久攻不胜,必然引出问题。

这些问题,都深深的让他担忧,因此他才急于班师回朝。

而事实上,他的担忧是对的,按照历史,因为安童物资分配不均,导致大军内部抱怨丛生。

于今年,那木罕部将昔里吉悍然发动兵变,拘捕安童投降海都,使得此次西征不胜而归。

次年,归朝休养一年不到的伯颜将再次组织大军西征,这又是后话。

然而,历史上,伯颜短时间内无心南顾,蒙元的家业终究在蓝天路草之间,而非繁荣似锦的南朝。

这些道理纵然伯颜不说,对蒙元局势亦非常了解的董文炳又何尝不知,只是他深知打虎不死、必遭反噬的道理,因此才不得已劝说。

“阿术那里,我会好好劝说,你不必担忧。”伯颜宽慰道“若实在不行,我想办法把他调回去,不过,需要时间。”

是啊,他伯颜终究只是左丞相,而不是大汗。

阿术乃是开国功臣速不台之孙,都元帅兀良合台之子,身份背景、军功实力,并不逊色他多少。

他能作为统领灭南宋的大军而阿术不可以,是因为他宽厚的为人及略高的地位,而不是强势镇压。

即便是调任阿术回朝,也只能以西征的战事为原有,否则急于建功立业的阿术必然想办法拖延,如此一来,反而更加不妙。

“那流亡朝廷那边,丞相觉得如今当如何处置?”董文炳问道。

伯颜心中又复杂起来,如今南宋虽然算是灭亡了,但依旧有大批地域处于抵抗状态。

两浙西路、两浙东路、福建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夔州路诸地都还要算在南宋流亡小朝廷头上,这可是一片不小的地盘。

这片地盘,在地图上呈现出一个凹字形的图形,于防守而言当然大不利,但于攻击而言,同样需要小心行事。

若不小心大军陷入凹字形的中央,等于让敌人合围,那样一来,难灭宋军的道路必生坎坷。

“当先蚕食两浙东、西二路,后取福建路,一路南下,只要流亡小朝廷失去沿海地带,内陆不足为虑,那是我们的天下。”伯颜沉思后说道。

“末将也是这般思索的,只是如今是否要直取婺州,还需丞相决断。”董文炳道。

伯颜恍然,刚刚还疑惑,董文炳怎么连之前的一些计划都忘记了,原来是有些急了。

“不能急啊,大军都在外面,刚打下的地方也时有叛乱,如果倾巢而出,恐有反复,如非大军南下,恐有范文虎之忧。”伯颜轻声劝慰。

如今南下的事情他都交给董文炳处理,他希望在自己归朝之前为董文炳积累更多威望,培养他更大的自信。

为此,对于南下之事,他已经很少亲自下命令了,命令都出自董文炳之手。

而对于董文炳的请示,他也多让其自己决断。

不得不说,伯颜在历史上能博得偌大的名声,确实是允文允武之才,即便是交割军权,也做得事无巨细,尽善尽美。

“我的决议亦是如此,只是怕阿术和阿里海牙不听。”董文炳道。

这是他心中真正的忧虑,若范文虎大胜而归,他必然用最快的速度调兵遣将而南下,但如今形式不同,局面不清,贸然南下,恐遭算计。

“我自会压制,我走之前,无忧,我走之后,若是不可谓,你要为平南留下足够的底蕴。”

伯颜这话的意思,表现出了对阿术、阿里海牙的无能为力,不过也透漏出,若二者要浪战,不必抵死牵制,只需保存好大军便可。

董文炳点点头,有了丞相这句话,他心中才彻底安稳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