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淮南两路(2 / 2)南宋挽歌首页

我本来是不想让他们活着的,包括洪福,但我犹豫了。

嗨,人一犹豫,就要犯错了,要么之前错了,要么之后错了,三儿,你自己保重。”

他最后终究伸出手,摸了摸儿子的头,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当晚,夏府传出兵刃交际的声音,后院起火,一小队兵马趁着火势逃出夏府,又劫了大狱,一路跑出寿春府城。

据说,那个夜里,夏府的老人,站在阁楼上,一夜未眠。

……

……

与去寿春府城骑士的命运不同,去扬州的骑士,半路被蒙元游骑发现,弃马上山,过了好几日野人生活。

最后遇到山中避难之人,为他指明路线,才摸到扬州,又几经辗转,见到李制置使。

赵昰交给李制置使的,依然是两份报纸、一封书信,只是这封书信,很厚。

报纸上赵昰那些论调,让李庭芝颇受鼓舞,这个骨瘦如柴的民族英雄读的弹冠相庆。

对于赵昰对夏贵的所作所为,更让李庭芝感动,亦让他在心中确立了赵昰胸怀宽广、圣明君王的伟岸形象。

而最最让他惊讶的,还是那封信件,信中严词命令他带着扬州及周边城市生力军撤出淮南东路。

这个命令当然不足以让他惊讶,赵昰之前表露过这样的态度。

让他惊讶的是上面不只有赵昰的签字,还有江万载、张世杰、陆秀夫等等一系列他知道的高官武将的名字。

有了这些名字,与其说是严词命令他撤退,不如说是众人规劝。

含泪读完厚厚的信件,李庭芝心中波涛难平。

作为一路制置使,他当然知道拱手让出一路之地是多大的罪过,可以说其罪不下于夏贵。

可这益王和这些人,愿意与他一力承担后果。

平复心绪,李庭芝再次阅读信件,上面有撤退的一些细节,是南方船队迎接他的时间。

算算日子,要不了多久,船队就会到达泰州接应。

船队去泰州,是沿海而行,很可能会暴露目标,所以,他要抓紧安排。

先是与重要将令如姜才等人商议一番,之后李庭芝亲笔写信给阿术,言城中无粮,不忍百姓易子而食,望阿术支援些粮草,容他整顿一番,或举城投降。

阿术接到信件很是惊讶,犹豫再三,还是希望能尽快拿下扬州,因此筹集一部分粮草交割给扬州,表达善意。

李庭芝拿了粮草,开始供应全军,让全军修正三日。

三日后,他再次提笔给阿术写信,言夏贵以降,淮南东路身陷蒙元包围,已经无路可退,愿意投降。

但之前扬州抵抗过于顽劣,怕蒙元屠城,希望阿术表态,若淮南东路不战而降,蒙元不可屠杀百姓。

阿术见李庭芝言之确凿,思索一番便在城下折箭立誓,当着大军及李庭芝的面保证若淮南东路不战而向,便不杀一人。

此事后,李庭芝却并未立刻投降,而是再次写信,言自己相信阿术,可很多士兵害怕,希望阿术可以放他们生路,让他们解甲归田,荣他们都卸去铠甲,隐藏在百姓之中后,再让他投降。

阿术此时已经有些不耐烦,可人都有一条路走到黑的性格,若是李庭芝开始便提出这么多要求,阿术不会答应,而如今,一步步走来,阿术却不想功亏于溃。

就如同赌徒,开始输的不多,只想着回本就好,后面输的多了,便恨不得连本带利赢回来。

于是,阿术在扬州城下与李庭芝对持,而扬州城内的士兵则三三两两的开始撤退,阿术只当这些人是解甲归田,并不加以理会。

三日过后,扬州城头已经没有李庭芝的身影,而与阿术对话的,则不再是李庭芝,而是李庭芝副将之一的许文德。

闻听李庭芝不愿在蒙元为官,有解甲归田之意,已经离开扬州,阿术大怒,率军攻打。

许文德亦是宿将,加上早有准备,并不惧怕,所有的守城箭弩倾盆而下,浇灭了阿术的怒火。

“你欲顽抗?”阿术在扬州城下怒吼责问。

“愿降,容我三日。”许文德如此应答。

而此时李庭芝已经汇聚大军穿山越岭连日奔向泰州,与赵昰安排的船只汇合,带领三万禁军、五万湘军沿海陆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