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70.残章(2 / 2)出东吴记首页

王道潜在知道确是蔡邕后,心中一时间竟有些向往,想与这位“旷世逸才”见一见面。

要之,史载蔡邕得罪了宦官王甫的弟弟王智,被迫流亡吴会。在吴郡流亡时,蔡邕曾经做过后来做到孙吴政权之柱石之臣的顾雍的家庭教师。此前谢元所说的那个“顾尊道”,不知道与顾雍是什么亲戚关系。不过从他的话中大概可以推知,蔡邕此时确实已经避居在顾氏了。

王道潜其实对蔡邕了解不多,也没有太多了解的兴趣,因为此前他偶然看到蔡邕喜好谶纬,且虽然对王充的论衡感到吃惊,却也只是当作奇书来把玩,心中大约就失去了些许认同感。相较之下,蔡邕的女儿蔡琰更有名,只是此时她应该年纪还不大或许与顾雍年岁相仿?

不过蔡邕后半生的命运亦是颇为坎坷,先是得罪阳球,后又得罪了王甫、王智,流亡吴会十二年,后来回到洛阳后,又经历了董卓之乱,董卓死后,却又险些被性情迂塞的王允杀死。

而且王道潜更记起此前读书时,看到曾有人告诉蔡邕,他容貌奇特,故劝他不要往山东方向逃亡,如此蔡邕才避祸于南方的……却也不知,蔡邕容貌奇特,蔡琰姿颜如何?王道潜嘴角微不可见地地微微一咧。

猛一刹那,他看到谢元注视着自己,直把自己当作在回忆什么老熟人似的,心中哑然,稍稍神定,索性笑了起来:“谢君见笑了。好叫谢君得知,这伯喈先生的大名,我实则早已如雷贯耳。熹平四年,蔡先生还是议郎吧,便是他奏请正定六经文字,此即熹平石经是也。后来听说他得罪了五原太守王智,被迫流亡于吴会,噫,真是可惜啊。我原本就极仰慕伯喈先生,只是不知去哪里得见其风采。谢君这么一说,莫非他如今居住在顾家么?”

谢元一听王道潜又说出了这许多细枝末节,心中大震。他认为,像是“正定六经文字”这样的大事,寻常身份的人怎能得知?

“这王道潜果真是深不可测……”结合此前所闻的王道潜诸般事迹,谢元实在描摹不出此人的真正面目,心中也索性将他认定为某个“隐士”了。

于是谢元的气势浑然一变,连称谓也变了,更是讨好似地连忙答道:“道潜公所言不假,不过蔡伯喈先生每月仅在顾氏的家宅中住一旬,寻常时日,常游历于海盐乡里。嗳,说起这个,却是不得不提海盐的郡姓顾家。他家自从出了颍川太守顾奉以来,家族枝繁叶茂,郡中北部各县都有他们的枝蔓。但这顾氏是个诗书大家,尊道公亲近儒士,很是照顾伯喈先生。原先我还不知,原来伯喈先生是避祸至此的。如此来看,尊道公确如传闻所言,真是个厚道之人哪。”

王道潜神情尴尬:原来你也只知道个大概,不知道他是躲避仇家至此的,也不知今日被你听去,到底是喜是忧……

谢元见王道潜兀自思索,又接着道:“鄙人此前连着去了两次吴县,正巧与伯喈先生有关。他喜收集奇珍异本,知道书贩们手脚勤快,便托我们为他寻书。道潜公,实在是抱歉,此番确属不巧,前次去了一次海盐顾邑,我将手中仅存的六十五篇都送至了伯喈先生处,仅留一篇非韩在此也着实想不到,竟一眼被道潜公识出了。”

“哈哈。”王道潜抚掌一笑,“无妨。伯喈先生海内名士,又曾正定六经,如此奇书放在他那里,自是再好不过的。既如此,我也不敢麻烦韩君。”

韩元连忙道:“如道潜公有意,鄙人愿意日后也愿一道为道潜公搜寻王仲任的这部奇书。”尽管王道潜并未答疑释惑,告诉他自己的真实出身,也未与他透露为何竟如此熟悉蔡邕的原因,但无论如何,他心中此刻确已将王道潜目为一种非比寻常的“隐士”,并坚定地生出了结交的意愿。

要知道,不说这道潜公的见识,便是昨日,他也得了两百万钱呢!已可谓为本县新贵了。

王道潜大喜道:“如此便再好不过了。实在劳烦韩君了!”

“只不过还请道潜公恕罪。”韩元笑道,“不过此事或须等到十一月之后。只因备寇时节已然临近,会稽诸郡不甚平靖。会市过后,如非要事,县中大概也不会发给传书了。”

“备寇?”王道潜一愣。他知道春秋两季为了防备粮尽的农民转化为盗贼,民间有“备寇”的惯习。但却不知道这“备寇”原来影响面很广,不止是那些拥有坞堡的豪强地主们自己的事情。

韩元看到王道潜微微愣神,微微一笑,心道这道潜公果真是客居海外太久了,感慨道:“自熹平年许昌作乱以来,江东诸郡皆是如此。如今天下,确是与十数年前很不同了。哎……死罪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