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章 7.鱼笼(2 / 2)出东吴记首页

刘高的见识则相对丰富一些,他会制作一种叫做“篧zhu”的编竹而成的圆筒形鱼罩。这种鱼罩上小下大,无顶无底,适合在浅滩捕鱼。使用时,须将其罩在水里,将鱼困在其中,然后由人一手支撑着鱼罩,一手俯身探入上端较小的罩口抓鱼。这种扣鱼竹笼在一千多年后都有人在使用。篧在草多水少的河湖浅滩处是能够捕到鱼的,但总体效率仍然不高,而且也很耗费体力。

“看来他们的捕鱼方式,并没有什么可资借鉴的。”沈梦熊总结道,“效率都不太高。”

王道潜将自己刚才记录的内容又粗略扫了一边,点头附和道:“刚才史当说,他以前去吴县贩卖马具时,曾听说因为那里鱼利较多,曾设置渔监,专门向渔民收取税费。我问了刘高,刘高也确证此事,又说当地用篧来罩鱼的人很多。可见在这种捕鱼成业的地方,捕鱼技术也就是一般般啊。”

“那有没有适于这种大规模捕鱼的好方法?”何家华问道,“是不是要像仓库里的那种一百米长的大网一样,也让东硖里的妇女们编一些这样大的网?”

“其实不制作大的渔网也没关系。”老范在一旁沉吟许久了,刚才他似乎是沉浸在了自己年轻时的经验之中,这时回过神来,终于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我们完全可以用竹子来多编一些地笼,然后用较为结实的绳子把它们串起来,一起扔到河里或湖里。这样一次性可以扔进去许多笼子,回收得时候也方便,捕鱼效率就很高。”

他又想了想,道:“但如果要制作渔网的话,原理和地笼也是一样的,大网中间有小网。就是编渔网,我们现在可能缺一些材料,而且你得用梭子把网编起来,也很费力。东硖里附近既然有这么多鱼,与其用这个,恐怕倒还不如编地笼来得省力一些……”

但老范滔滔不绝讲了许多,在座的年轻人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对何谓“地笼”完全没有概念。倒是何家华年少时在老家抓过鱼,可能对这种渔具有些印象,但毕竟印象不深,一时也说不出其中的关窍来。

于是老范将王道潜手中的纸笔取来,在上面歪歪斜斜地画了地笼的样式。

何家华看到后,旋即现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就是这种鱼笼了。阿叔,原来你们老家那边叫作地笼啊……”

而之前操作那些七节鱼笼的主要是胡津龙。他这时看清楚舅舅的绘图,也连声道:“其实就是我之前操作的那种鱼笼。”老范闻声应道:“嗯,是啊,都是一样的原理。”

这种专为捕鱼用的地笼是一节一节的,每节呈圆柱体,内部结构有些像沙漏,两端入口大,但入口之内则是一个圆锥形,通道渐渐狭窄,且通道末端有倒钩倒须,等到鱼进入笼中之后,便无法再从地笼中游出来了。

触类旁通,老范又在这种地笼旁画了一些黄鳝笼与虾蟹笼,原理是相同的,虾蟹入笼后便无法逃脱,但这些笼子在外形上会有些许差异。如黄鳝笼的尺寸较之于一般的捕鱼地笼要小得多,而虾蟹笼则是长矩形的,每节上段还都有投放饵料的孔洞。

老范还指着图样进行了解释,他说地笼两端圆锥形的笼口是活动的,它可以整个地拆卸下来,这样就只剩下了圆柱形的笼体。拆下笼口后,便可以顺当地将鱼饵置入其中。

“那鱼饵用什么?又用怎么放进去呢?”王道潜问道。

“饵料是很多的,比如用蚯蚓很多,用猪大肠、猪血也行。但真的要做的话,抓不同的鱼,又可以用不同的饵料。”老范细细道来,“比如如果要多抓鲤鱼,就可用糍粑、面粉作诱饵。鲤鱼很喜欢吃。如果是要捕河蟹、河虾,那就得用臭一些的小鱼作诱饵。这都是经验之说。不过刚才你们问刘高、桓阿那帮人,我感觉也没说到这个点上。或许除了钓鱼,用他们那种捞鱼或者罩鱼的方式,原本也用不上什么饵料像碎饼子、糍粑,甚至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怎会用来作诱饵呢?”

接下来老范又讲解如何放置饵料。他以蚯蚓为例。在挖掘泥土,搜集较多蚯蚓后,只须用麻布将定量的蚯蚓包成小球,然后将地笼笼口卸下置入即可。黄鳝笼和虾蟹笼的操作手法也很相似。

“无论是捕鱼的地笼还是黄鳝笼、虾蟹笼,都可以用竹子来做。”老范笑着把图样递给沈梦熊,“梦熊,你画画的本事好,你不如照着我这个样子再画得大一点,准确、美观一些。画得差不多了,就可再叫刘高进来,让他去制作一下。”

沈梦熊笑嘻嘻地接过图样。随后穿越者们又商议了一会,认为既然要设定一个专门的单位捕鱼,索性就叫它“捕鱼队”吧。

这捕鱼队主要是从各个单位中有捕鱼经验的、知道何处鱼较多的里民中挑选。而考虑到目前可能须在短时间内捕捉大量的鱼,因而木槊队的成员要要兼任捕鱼队员。在王道潜的提议下,六名穿越者各自的门生,也都一起参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