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章 14.抓人(1 / 2)出东吴记首页

王道潜接过孟晓波递过来的两本小册子,皆有一汉尺余长。入手上册的封面上,书有沈梦熊以仿宋体写就的“卫生小识第一册”七字。

翻开扉页,内里已然印有四五幅文字清晰的明清风格的插图画,看不到墨色漫漶之处随手翻到的这一页上,一左一右两个人各自正在砧板上处理肉类,下有一行“生熟肉不可共刀殂”的潦草文字。

“图样很清晰,字体很潦草……不过是次要的。”王道潜啧啧称奇,“梦熊,看来你这雕版大成功了啊。”

沈梦熊嘿然一笑:“雕版是搞定了。但还算不上完美,所以今天我暂时不和你详说这件事,你也看出字体潦草了,那都是为了赶时间,临时刻几副图样出来。

“我现在是让你看看这个装帧形式……”

“也是。”王道潜想到刚才沈梦熊一上来便说起什么“蝴蝶装”和“包背装”,便将注意力从那些有趣的图画字样上移开,仔细查看这两册各自的装帧方式。

他手上这一册“卫生小识”,系将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将全书各页对齐,最后再用糨糊粘附在另一硬纸上裁齐成册的。此册翻阅起来,页面如蝴蝶两翼翻飞飘舞,大概就是所谓的“蝴蝶装”了。

“这……不错啊,和后世看到的那种古籍没啥区别?哎,不过……”王道潜的称赞声戛然而止,“不是每页都印有文字啊。一开始我还以为你是故意留白。但或许是……装帧方式的问题?”

“没错。”沈梦熊点点头,“这种蝴蝶装盛行于宋代,优点是便于整版刊印图画、便于保存,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你看到的,每翻阅一面就会遇到两个空白页。”

他又指了指王道潜手边的另一册“卫生小识第二册”,说:“看看我根据蝴蝶装改良而来的那种包背装。它克服了蝴蝶装的这个弊病。”

王道潜拣起另一册,随手翻开,页上亦有一副插图,是一群人在东硖里带有隔间的公厕里便溺的图样,下方也有一行潦草描述曰:“在外须于公厕便溺”。

他很快将注意力移开,仔细观察这册在内容上显然是集中于公共卫生与第一册“卫生小识”不同的册子,发觉果真如沈梦熊所言,每翻阅一面就会遇到两个空白页的装帧弊端被克服了,每页都有文字或图样。

沈梦熊看到王道潜专注的模样,解释道:“因为每张纸之间不再像蝴蝶装那样是粘接起来的,而是在订口用纸捻穿过,这样订成书册后,再用包背纸包粘。这种装帧方式是元初的技法了,其实和后世的有些装帧方法也非常接近。”

王道潜回忆着道:“这种装帧方法,和我之前在德国时,在土耳其人开的打印店里看到的一种用机器打孔穿钉的装帧方法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了……你说你线装书还没做出来?我想线装书也就是从包背装发展而来的吧?只是不再用纸捻装订,而是改用线而已。”

沈梦熊笑曰:“也不完全如此。还要将整张包背纸改成前后两个单张封皮,把包背改为露背。线装书这个穿线的活就像女人做手工一样……其实我这个人不是做不来细活,就是盯着这些小东西看,眼冒金星,所以我嫌有些复杂或者说,麻烦。”

老范也在旁翻阅沈梦熊的成果,啧啧赞叹:“有模有样,梦熊你真是可以啊……嗳,这包装的硬纸你是用什么粘的?不是鱼胶的味道啊。”

“用楮树汁、茭白末等混合成的胶水,比鱼胶味道好闻得多。”沈梦熊说,“而且明朝人说这种胶水以之糊纸,永不脱落,修辞有些邪乎,但事实上倒确是七八分差不离。”

王道潜阖上手中的卫生小识,“真是厉害。书籍装帧大概是没问题了。想我之前曾去过由拳县市那书贩谢元开的的书肆,里面都是木椟竹简,还有许多孩童、青壮以佣书为业,一人一天就赚二十钱。你这里竟然有了这样的进步,直接将造纸和装帧技术跃进到元代的水平,实在让人惊叹……”

沈梦熊道:“其实也还好。我还做了一些经折装出来那模样有些像皇帝批阅的奏章。其实我也本来还要再问问你的,因为日后东硖里的治理水平必然要往上升一个台阶,到了那个时候,相关公务文书应采取怎样的形式,也得未雨绸缪不是?”

其实最初之时,纸质书仍仿效简牍的形制,有经折装、旋风装等装帧方式。自宋代以降,方有“书装凡三变”,即“由蝴蝶变而为包背,又由包背变而为线装。”沈梦熊说的“经折装”,那是在册页制真正成熟前的产物。然诚如沈梦熊所言,它固然有些不合时宜地模仿了古代的简牍样式,却仍可适应特定公务文书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