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4章 15.“床”弩(1 / 2)出东吴记首页

众人一番议论后,决定一方面由王道潜继续向东硖里以西巡弋,勘察地形,侦知或排除险情,另一方面则由老范在木槊队中抽取一支五人的小队,平时有闲暇时,向东硖里周围陆路探索。

王道潜停歇两日后就带着原班人马出发了。不过这次出行,他们不再倚靠原先那几条行动不便的大小木筏,而是将从逸民那里掳掠得来的大小船只尽数收归己用,十三人将分乘两条从中挑选出来的最大的木船,循长山河支流向西行进。

由于此行多须溯流前行,老范还与刘高等人为这两条木船都搭上桅杆,并相应配上平衡纵帆。这些风帆系用麻布层叠织成的,质感较厚。

此时王道潜等人就站在离大圆砦不远处的新建栈桥上,两条改良过后的帆船整齐地挨在栈桥上,八名木槊队武卒皆身擐黑色纸甲,手持长槊于旁侧列成一排,正在分别接受史当和邹虎的诫训。

在史当与邹虎的口令下,武卒们很快有序登船,并开始检查两条帆船的情况。

从形制上看,此行出发的两条船在吴地实属常见。两船首尾较窄,中部最宽,横断面呈弧形船身中部有三个舱房,顶盖呈拱形。船的两舷还架有横梁,便于从高处撑蒿。而为免此行遭遇意外时措手不及,刘高还在这些横梁外设置竖挡板,形成一种遮蔽走道,且武卒得能倚靠挡板,从高处向外瞭望或投掷利器。

老范望了一眼栈桥边那高高桅杆上收起的帆布,有些不确信地说:“这几面正正方方的帆,可能顺风顺水还行。但你要是逆风而上,那就得走之字形,速度快不起来。好在之前我带木槊队在长山河里操作带风帆的木筏时,他们练的也还算凑合。而且你要是实在碰到危险,逆流游不上去了,索性就顺流逃下来,没人追得上你的。”

“周围绝大部分地方还是荒僻无比的。”王道潜微笑道,“只是前两次漂下浮尸的来源,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此行要真是碰上了,到时候我见机行事便是。”

老范点点头。他看了一眼站在王道潜身后,穿着红黄色褙子,羞赧地低着头,手里提着一个表面铺上一层丝绢的竹篮的赵姜,揶揄王道潜道:“到时候注意力不要太分散了。”

老范突然想起一事,显得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与他身边的云郎说了两声,然后与王道潜说:“道潜,你们这次溯流而上,我其实还是多少有些不放心。其实之前浮尸漂下来之后,我和刘高也在试着制作一种武器。因为我从始至终都是出于兴趣,所以这件武器,我既没给木槊队练过,也没跟你们说过。不过……我觉得现在还是把它们交给你吧。”

“什么武器?”王道潜好奇地道。

没过多久,跟随在云郎之后,四个木槊队武卒便抬着两样东西飞快地跑来,并很快惹来在两条船上检查桨舵风帆的史当、邹虎等人先是好奇、既而热切的目光。

“这是三弓床弩。”老范指着地上架势略显骇人的小家什说道,“当初让梦熊和津龙给我搜集资料,津龙人比较懒,直接把整本整本的书丢给我了,我前段时间翻了翻,当时就对宋朝的双弓床弩、三弓床弩这些很感兴趣,心里留了个心眼。后来我一直在考虑楯牌的事,但也觉得光防守不行,还是得做出点进攻性的兵器。然后我这不考虑到我们现在还没办法按古法做弓箭么?暂时做不出筋角复合弓,只能做一些单弓,而木质的单体弓在冬天容易冻僵,不太好发力。所以我就突发奇想:既然单弓有局限,何不按照宋代床弩的那种样式,把两张或三张单弓放到一起?这样威力大些,弓臂也耐久一些。正好津龙给我的资料里有军博当年的复原材料,我就和刘高照葫芦画瓢,搞了两床出来。”

他看了看地上这两张床弩,显出恋恋不舍的神情,然后朝栈桥那边喊了一声,把史当和邹虎叫到跟前,继续解释:“其实这些床弩原来是体型很大的,专门用来攻城,没几十个人没法射击。我把它们在体型上做小了许多。弓臂用弹性较好的榆木,弓弦则是用牛筋和鱼鳔做的。”

在老范的解说下,王道潜蹲下来细细查看这两架被缩小过后的“床”弩:它的主弓架在床架中间,通过弓弝b处的短绳与前弓相连后弓之弦则通过主弓弝处的滑轮与主弓之弦连在一起。

这架缩小版的三床弓弩在其床架底端还有一个三脚架,放置在平地上后,可由两人操作射击。射击时,两人一左一右一齐转动绞轴为耐用之故,将绞轴两侧的十字绞杆改为了轮盘,收紧钩住主弓弦的牵引绳,三弓便同时张开然后用铜矛刃烧化铸成的铜机牙扣住弓弦,解下牵引绳,装填箭枝此后便可扣动扳机发射。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大型三弓床弩须70至100人操作,小型三弓床弩也须10人。老范与刘高将之缩小到仅须两人即可操作的样式,令王道潜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