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另一个”尹学治(2 / 2)一寸余心首页

不过钱余还是庆幸,自己能够在三十多岁的年纪,做到了“成家立业”,也算得上称心美满了。比起他当年的导师尹学治,钱余认为自己还是“有进步”的。

尹学治生于八十年代初,2015年钱余入学时,尹学治即将年满四十。本已快到“不惑”之年,可钱余却感觉,尹学治不过才步入“而立”之时——尹学治从国外进修回国后,入校任教、做学术,只有短短五年的时间。2014年他刚评上了教授职称,也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可直到2018年,尹学治才终于当上了爸爸。

四十岁左右方“荣升”为父母的角色,恐怕是科研行业人员的“常态”了。

“哟,我今天竟然不是最后一个到的。”

包厢里终于迎来了一位“新食客”——陈幸快步走到了座位上。

“姨姨——”

听着小家伙软软糯糯的声音,陈幸忍不住低头,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盛夕忍俊不禁:“这么喜欢呀,自己生一个嘛!”

陈幸笑着摇了摇头,回答道:“唉,我给国家‘拖后腿’咯。”

“三胎”政策早已实施,可陈幸这个独生子女,反倒选择不生育了。

这话题有些沉重,不过陈幸似乎并未在意——她成功吸引了小家伙的注意力。没多久,陈幸就把这两岁多的孩子,逗得“呵呵”直笑。

其实在钱余和盛夕看来,陈幸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三人同年参加高考,结果钱余去了二本院校,盛夕选择了复读,只有陈幸考上了重本医学院,进的本硕博连读实验班:三年本科,一年研究生预备期,接下来就步入博士阶段。2015年钱余刚读硕士,陈幸已经是博士一年级了,而当时的盛夕,还在备战研究生入学考试。

陈幸的博士导师研究乳腺癌——她原本是临床肿瘤科医生,后来专职做了科研,到高校任职。导师的医学理论扎实,做起研究来也是得心应手。加之其学术课题方向,皆为癌症的发生、转移、耐药等机理,紧系民生,所以对于科研基金申请,她也犹如阪上走丸,常常出手得卢。研究经费向来充足,因此学生拿到的补贴也水涨船高。

陈幸一路走来,看似顺风顺水,但盛夕却知晓“内情”——陈幸之所以选择科研这条路,是因为家族的乳腺癌病史。陈幸小时候也是贪玩爱闹的,直到读初三那年,姥姥确诊了浸润性乳腺癌,癌灶随后发生了骨转移。打那时起,陈幸就把自己“埋进”了书本堆里,眼镜镜片越发厚实。若非不符合报考要求,恐怕陈幸早已攻读临床医学,选择在肿瘤内科发光发热了。

如今陈幸也在医院工作,她一心扑在临床科研上,为肿瘤大夫们“出谋划策”。

“这郭子昱怎么还没到呀?”陈幸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小家伙都饿啦!”

“是你饿了吧?”盛夕笑了起来,“我们小家伙有自己带饭的哦,而且她已经吃过一顿了,现在她这肚子啊,肯定还是圆鼓鼓的。”

钱余也搭话道:“子昱他啥时候能到,这不该问你嘛?”

“欸,我俩又不在一家医院工作,我怎么清楚他啥时候值完班呀?”

陈幸是在医院里认识郭子昱的。

早年读研时,陈幸常去学校旁边的附属医院取肿瘤细胞,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郭子昱当时是肿瘤内科的专硕研究生,他平时除了临床实践,还得兼顾科研。

两人从最初的取细胞“相遇”,到后来科研工作中的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渐渐地,两人从朋友变成了恋人。毕业后,陈幸和郭子昱成了家,但她没有选择原本熟悉的工作环境,反而去了另一家医院。

“你打个电话问问呗。”

陈幸听从建议,拿起了手机,可她却觉得自己会白打这通电话:“他要是在忙着,也不一定有空理会呀……”

电话打了一分钟,郭子昱果然没接,陈幸也懒得再次尝试了。

于是三人只能一边等,一边聊起了各自的工作。

“没想到你最终呀,也选择继续走‘科研’这条路了。”陈幸看着钱余,不由得发出了感慨。

“可不是嘛,我原本只想着多拿一张学位证,毕了业就到生物公司‘安稳度日’的——可谁能料到,现在的我竟然也‘一条路走到黑’了。”

钱余笑着摇了摇头——若非当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恐怕……钱余不会选择毕业后继续做科研。

那是2016年的夏天,某个周六的组会结束后,尹学治破天荒地朝钱余开腔,让他到办公室里坐一会儿,聊一聊他最近的实验工作。钱余虽然一头雾水,倒也不至于心里发慌——自己每周的总结一篇不落,平时积极做实验,组会也从不迟到或者缺席,尹学治应当不会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

直至今日,钱余还对那天的情形记忆犹新。

他当时在主位对面就座,略显局促地看着尹学治。钱余的目光扫过办公室的墙壁,他看到墙上悬挂着一幅笔墨。那是八个方正行楷,格外引人注目——“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