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皇朝的大朝正宫名为紫玉宫,它是李唐皇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大唐帝都景阳城北侧的龙首原,是大唐景阳城两座主要宫殿中规模较大的一座,称为“北内”。
关于宫城选址地“龙首原”的叫法由来,有这么一则传说。相传霸秦时代,有一条黑龙自燕县樊川终南山蜿蜒北行来到津河饮水,其经过的地方形成了一座土山,形状如龙,龙首原就是由这条龙所变,故因此得名。
汉太祖刘沛在获悉了龙首原的这个传闻后,便命人在龙首原这个地方堪寻宫址。
新皇宫于汉明帝登基元年堪舆完毕,开始布局规划,由强汉皇朝第三任至尊汉成宗刘棣永安四年开工,严格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造原则设计,先后征用了二十三万名工匠和上百万民夫参与修建,前后共花费十四年时间方才成型。
他们将原本皇城内的建筑拆除,百姓外迁,在礼周王朝北燕国都原有的王宫基础上开始建设。
民工们刨掉了北燕王宫的整体地基,用生石灰和粘土混合的灰土与碎砖层叠回填,还在地基中撒上了煮好的糯米和白矾。
如此不计成本的施工做法,让地基变得十分坚硬,最深处可达三十尺,完全避免了沉降隐患。
永安十八年,新皇宫初步建成,起初名为“永安宫”,隐喻为“长久稳固,永远安定”。
其后经过四十八位皇帝的扩建、修缮,至李唐皇朝开国武祖李雄改朝换代时,永安宫已有大大小小的宫殿七十余座,有房间近九千间,总占地面积大约一千零八十亩。
......
因为华夏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
李唐皇朝自开国以来,作为天帝独祀的昊天上帝便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一向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与象征紫微宫与天帝对应。
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范晔就在其编撰的史书《后汉书》中记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之宫,象而为之。”紫微、紫垣、紫宫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
而李雄建国的时候,又赶上了位于李唐皇朝西境的巴蜀玉郡王进献了由最贵重的紫金玉雕刻铸成的“大唐嗣天子宝”的宝玺。
自古以来,由于玉的难得和稀有,玉逐渐成为了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古人因此有云:“玉入其国则为国之重器,玉入其家则为传世之宝”。
综合上述诸多原因,圣武帝李雄便于建国次年将永安宫正式更名为“紫玉宫”。
鉴于紫玉宫自建成之日前后沿用六百六十余年,成为九朝理政之所,是华夏历史迄今为止沿用时间最长、使用朝代最多,并且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宫,所以紫玉宫在李唐皇朝也被冠以了“万宫之宫”的美誉。
......
现今的紫玉宫南北长三千一百多尺,东西宽两千四百,四面都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近一百七十尺的护城河。
紫玉宫有四座城门,东面为青龙门,西面为白虎门,南面为朱雀门,北面为玄武门,每座城门上各有一座谯楼,谯楼与城角之间的居中位置又各修筑起一座墩堡。
城墙的四角,各设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坊间流传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还是比较复杂的。
紫玉宫内地建筑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前朝的中心为乾元殿、听政殿、金阳殿,统称三大殿,是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
乾元殿为外朝,是三大殿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宫殿,也是紫玉宫的正殿,更是举行国家仪式和盛大典礼的地方,如皇帝登极即位、天子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的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天子还要在此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们赐宴,以示犒劳和恩宠。
听政殿为中朝,是常朝殿堂,是紫玉宫中轴线上三座主要前朝主殿的核心。作为天子常日里听政视朝之处,地位仅次于其南的外朝正衙乾元殿。每逢朔望之日,也就是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天子都会在这个大殿里会见群臣,处理朝政事宜。另外,册封太子、诸王、公主的大典以及宴请番邦朝贡使节。
金阳殿为紫玉宫中的第三大殿,是内朝议事之所,也是天子生活起居的内宫性质的殿堂。文武群臣在这里朝见天子被称为“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