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大唐正宫(2 / 2)紫玉鼎天首页

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武直殿、文正殿两组建筑。两殿之前的东西两侧建有向外延伸的阁楼,东名武功阁,西名文治阁。殿阁之间以穿廊相互连接。两阁相对而立,建筑形式完全相同,都是上下两层,重楼九开间,进深三开间。

内庭的中心是清和宫、元福宫、梧凰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香津池和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院及各种别殿三十余所,那是后妃们休息的地方。

整体来说,紫玉宫的三大殿和后三宫均是呈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这六大主建筑最大的特点便是其不仅坐落在紫玉宫的中轴线上,更是恰好也坐落在景阳城的中轴线上。

紫玉宫可谓是开创了皇宫自南向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一起的建筑模式,这种宫、城轴线合一的模式既是景阳城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然,也是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建设的杰作。让人细细思来,不得不对当初设计紫玉宫结构框架图的能工巧匠们拍手叫妙。

紫玉宫的各种宫殿不少,难免在功能用途上会有所重叠,即便是同一类型的庆典活动,尚仪局的司乐、司宾和司赞也会根据活动的内容和规模来在不同的宫殿内安排相应的礼仪规格。

若置身于高空俯瞰,只见紫玉宫北靠景山,沿着数道起伏较缓的丘陵向南建造,再往西转弯,大体呈一个尖指东方偏南三十度角的箭镞形。

津河、燕川浩浩荡荡的,一条自西北向东南,一条自北向南流入宫墙里边。

五丈一座亭,十丈一座楼,回廊如绸缎般来回往复、穿插交错。

不同式样的楼阁各自依照地势的高低错落而建,屋角飞檐,曲折回旋。

巍峨高楼借山而雄,灵巧雅阁因水而秀。傍水而建的诸多凉亭台阁凭借着横卧在水波上由白砖铺造而成的石桥串在了一起。

每逢到了晚上,当点起盏盏灯烛后,若从天空俯瞰,就像一条色彩斑斓的七彩项链,为夜色笼罩中的皇城增色不少!

......

紫玉宫恰处于龙首原的“龙头”处,即民间称呼的“九一高地”。紫玉宫前朝区便占据着龙首山的最高端,九一高地乃龙首山之主脉,龙头所在,“头高二十丈”,地势十分高亢。站在紫玉宫乾元殿向南眺望,整个景阳城尽收眼底。

前三殿中最靠北的是金阳殿。

金阳殿同乾元殿、听政殿整体建在一座“土”字形的台基之上,为三层汉白玉石台基,长约二十五丈,宽约二十五丈,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处设置有雕镂金漆宝座,整个金阳殿建筑面积大约占地九亩。

殿宇以木制结构建造,高约八丈一尺,上盖黄琉璃瓦屋面,副阶重檐歇山式屋顶,在屋檐高挑之处配以斗拱造型,四周雕有上千个螭首并在上下檐角都安放了九个小兽。

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双檐均是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

金阳殿为天子寝区主殿,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内宫性质的殿堂,同时也是内朝议事之地所在,因此其中的布局设施是最为完善齐全的。

在金阳殿的东面和西面各自配有两座分殿。

东面居前的是供天子便溺盥洗、沐浴更衣的卫浴殿,其后的则是专供皇帝休憩的栖龙殿,西边靠前的是专供天子与内阁宰臣商讨军国大事的群英殿,居后的则是供天子一时兴起舞文弄墨、听音赏曲的观止殿。

四座分殿呈东西并列,自建成之日起,金阳殿便一直作为天子日常批阅奏章和朝后休息的场所。

金阳殿作为天子起居活动的久待之所,每逢天子临时想要咨询某项事宜或者内阁宰臣有事启奏,通常都是选择在金阳殿召对问政。

因为不同于所谓的“正衙”听政殿还需要依照礼制设置天子仪仗,金阳殿作为天子便殿,可以不用安设侍卫,所以天子在这里接见宰臣们往往都比较随便,礼仪可以一切从简,使得君臣之间反而更容易畅所欲言。

文武百官都把能够进入到金阳殿朝奏、议事作为自己仕途的转折点,毕竟这对于臣子们而言,可谓是极其荣耀的事情。

若非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时期,平常少有人能有入内一览的资格与殊荣,即便尊为两后、贵为皇子,没有天子诏令,一般也不会被允许轻易踏足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