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渊源(2 / 2)解阳人首页

至于四五年前新设的影县,虽尚未建成、人口还未饱和,但两年前影县已经封分给了诸葛寿,所以只能算作武国内的县级附庸,自然不在考虑之内。

除了影县之地外,武国不是不愿在其它地界多建城邑、多设县制,而是武国一个郡国实在没有多余的空地用于耕种,毕竟收拢流民可不是随随便便建座城,再把人往里面一丢,便万事大吉。

最终,人还是要吃饭的,吃饭便需要粮食,而粮食需要土地耕种,没有土地耕种、没有生计,又拿什么养活自己与家人?

最关键的是,开垦土地绝非简简单单挖块地,撒些种子就好了,先不说施肥除草等事宜,只说单单一个引水灌溉便是一大难题。

也就是说,不是随便找块地就能耕种,得附近有水源,再兴修水利、开凿沟渠网络等等,否则没有水源的灌溉,庄稼作物一样没有收成。

而之所以能新建辅、弼二城,也正是因为两城附近的猿水河畔有几片狭长的空地,可以开垦不少良田,否则又如何能建城设县,养活一县之民?

当然,武国内部水域宽广,山林繁茂,渔猎行当颇为发达,倒是养活了不少以渔猎为生的国人。

可以说,武国的现状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

而反观别国,用地广人稀来形容都不为过,甚至有的地方还会出现数百里之内荒芜人烟的凄凉景象。

可以说,诸葛氏绝对拥有割据一方争雄天下的巨大潜力,想扩军,其财力、物力、人力、民心样样都不差,而且一旦对外扩张,还能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

毕竟在这农业为主的社会,人口就意味着兵源,土地钱粮就是最大的后勤保障。

这在当今世人看来,诸葛氏简直就是拿着一手好牌,嘴里却喊着‘要不动,下一个’。

但不得不说,诸葛氏还就是谨守臣子本份,且从不主动招惹他国。

不仅如此,还按制年年上供朝见大周天子,从无或缺。而且大周若有召,只需一道轻飘飘的旨意,诸葛氏或多或少都会出兵驰援,也从无例外。

所以,武国传承近三百载,是备受大周历代天子的推崇,简直就是封臣中的楷模。

其实按说如今的大周早已衰弱不堪,天子有诏,诸葛武侯完全可以视而不见,或者找个借口搪塞过去,根本没必要为行将就木的周王朝呕心沥血,但人家这忠臣楷模之名可不只是嘴上说说。

须知上代武侯诸葛年,龙口之战时,为了大周社稷安危,可是把命都搭了进去了,这也是两百多年来第一位,为大周战死沙场的一方诸侯。

还有,诸葛年的叔父,也就是诸葛寿的叔公诸葛铭,愣是在大周朝堂上当任过一任太尉。

太尉可是大周的三公之一,不仅是协助天子的重臣之一,更是一国最高的军事长官。

可最后呢?

最后本就体弱多病的诸葛铭,竟然活活累死在了任上,临了连个后都没能留下!

明明本族就是一方诸侯、百万军民的主宰,自己却屁颠颠的跑去当什么大周的忠臣孝子,最后活活病累而死!

试问为君为王者,又有哪个不希望自己的臣子也像诸葛氏一样‘迂腐’?

一个字,用着放心。

所以诸葛氏能誉满天下,是有其道理的。

而传颂至今,已变成‘得诸葛武侯者,可安天下’。

至于这‘安’字,多半是安心的意思。

事实好像也的确如此,在诸葛铭担任太尉的那段岁月里,他不仅一手抓军事,还要兼顾内政,同时更要教导诸公子。

大周这烂摊子,落谁手里谁头疼。

虽说大周的确积重难返,却也在诸葛铭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下,难得太平了几年。

当然,诸葛氏对于周天子而言自是擎天柱石,可对于想要逐鹿天下的诸侯来说,就有些又爱又恨了。

尤其是雄据中原富庶之地,欲王天下的龙骧国,诸葛氏就是他们取代大周的最大绊脚石。

世人皆知,只要有武国在一天,龙骧国想吞下大周就必须先过了武国这一关,尤其是那天下第一军卫武卒,简直如鲠在喉。

武国武卒虽少,却能以一当十,所向披靡。

至少在龙骧国没出现牧龙磊那怪胎前,卫武卒是不惧天下任何强军的。即便龙骧国能借助人海战术将武卒围歼,恐怕也得伤筋动骨,而且一招不慎甚至还有被其他诸侯背后捅刀子的可能。

别的不说,就说那与大周同源的女梁国,绝对不会放弃绽放龙骧国菊花的大好机会。

可要先灭掉武国,又谈何容易?

武国猫在崇山峻岭包围的西州,四面群山环绕不说,关键只有东、南两地的水陆关口才可以供大军进入。

先不说重山阻隔、水道天险实在不好打,就说这一口下去万一没啃下武国,反而崩碎几颗牙,那就得不偿失了。

若说与武国和亲联盟吧,人家又不是傻子,说不得还站在道德至高点,骂你句乱臣贼子。

劝其更进一步称公称王,许诺共享天下吧,两百多年了人家要想,还用你来多管闲事?

于是龙骧国没了办法,诸葛氏就是喜欢这小小的侯爵,就是要做乱世中的一股清流,你待怎样?

不服来战?

武国占尽地利,民心所向尽得人和,三处关隘更是天下有数的雄关,修得是一处比一处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这,可是有血淋淋的教训。

二十年前。

昔楚国变法之后,国力日益强盛,彼时恰逢射(yè)国因诸公子争夺王位而爆发内乱,致使边境空虚。于是楚国乘强大的龙骧国与女梁国死磕之际,竟然打着定乱的幌子向射国出兵,实则是乘火打劫企图侵占射国领土。

当是时,楚军十万之众自宜昌郡出发,浩浩荡荡逆江西进,首战一举攻破射国东部第一关巫峡关。

一时间楚军声威大震,凡大军所到势不可挡,一月之内连克射国商郡、巴东郡,计三十余城,兵锋直抵灵江郡边界的云岚河。

射国举国震恐,遂向武国求援。

若楚军顺利渡过云岚河,再击败对岸犹如惊弓之鸟的射军,之后便是一马平川的西灵盆地,届时社稷危矣。

而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时,楚军斥候却意外捕获了一名射国密使。

原来射国见楚国乘乱偷家,于是争夺王位的长公子与三公子也不内斗了,决定先一致对外。同时一边集结各路兵马,一边向武国求援说以唇亡齿寒故事。

彼时,武国内部亦不大安稳,年轻的武侯诸葛年为了夺回君权,正愁没有合适的机会。见射国密使求援而来,诸葛年当即应允出兵。并约定待楚军抢渡云岚河之时,射军半渡而击,武国也会发兵奇袭楚军后阵,好叫其首尾不能相顾!

一向自视涵养的老楚君得悉武国竟要绽放自己菊花,这哪能忍?顿时勃然大怒,据说当时还爆了粗口,指着武国方向大骂‘诸葛竖子,不当人子也!’

之后,楚君就斩了倒霉的射国密使祭旗,决定先攻灭武国,再荡平射国。

射国能向‘苟’字当头的武国求援,武国还爽快的同意了,虽然这其中各有目的,但也说明两国关系还是可以的。

其实说来,射国的先祖帝喾,曾官居大周左仆射,射侯爵,初时封地在西州北部的射县,属于县侯,也就是如今的射京,而武国却是郡侯。

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大周初定之时,诸葛氏的功勋绝非帝氏可比。

可架不住帝喾之嫡长子迎娶了周天子少女为妻,摇身一变成了驸马。

后又因帝喾父子镇压叛乱有功而得天子封赏,增赐封地射郡、巴中郡、詹台郡三地,定都于射京,自此射国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广袤土地与子民,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武国一山之隔的邻居。

一县封地转眼增加到三郡,虽看似不可置信,但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帝氏与周天子乃姻亲关系,且有平乱之功。加之当时的巴中、詹台二地不仅贫瘠多山,且人口极少,三郡加一块甚至都比不过中原一郡。

本以为这件事会就此告一段落,岂料不久之后,西州南部再度发生叛乱,射侯又一次奉天子令南下平叛,功成之后竟然直接被追加为‘公’,得封西州全境(除武都郡外,共八郡)为其封国!

虽然大周早期的射侯帝氏与武侯诸葛氏都是武职出生,但相比而言,在征战能力上诸葛氏先祖明显要更胜一筹。可天子却放着诸葛氏不用,反而舍近求远启用了帝氏,其中隐意倒是耐人寻味。

关键是,垂暮之年的周天子还将西州之地赐给了帝氏,直接叫其成为了当时仅此于(女)梁国的第二大诸侯国。

(梁国国主乃女子,为周天子嫡长女,骁勇善战不让须眉,因平定云、银二州,而被周天子破例封国为梁,世代以姬姓女当国,永镇边疆,抵御北疆虱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