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水到渠成(1 / 2)爹亲娘亲首页

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成果一一从西山瀑布到船雁村的水渠竣工,让人们看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余明生就把这条水渠叫做团结渠。

当清冽的泉水经过团结渠流向麦田的时候,人们那个兴奋的劲儿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船雁村修团结渠的事也为政府知晓,区政府就派出人员前往视察。

也就在此时,我国的乡村政权经历了第一次变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的乡村政权在南方一般是乡村并存。

按照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的《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的规定:

(1)乡与行政村并存,同为农村基层行政区划,其规模由一村或数村构成,户数在100-500户之间,人口在500 -3000人不等①。

(2)乡、行政村的人民代表大会一般由直接选举的乡村人民代表构成,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一月开会一次,不设常设机关,只由会议选举主席1人。

正、副乡长当选后可兼任,其职务主要是主持会议,联系代表,并协助乡人民政府筹备下届会议。

人民代表会议的职权为听取、审查政府工作报告,向政府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建议和议决本乡兴革事宜。审议本乡人民负担及财粮收支事项。

当时船雁村的合作社形式已为乡村政权代替,船雁村因为特殊的地理形势,被允许自成一个乡(村),叫做船雁乡。

贫协会取消,由乡人民代表大会代替其职能。余明生当选为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后乡长兼任)。

所以这个时候,余明生有被人叫做乡长的,有被人仍叫做主席的。当然以叫做乡长的为最多。

船雁乡的班子成员还是合作社时的原班人马,只不过叫法不同罢了。比如说高木良,余钱良都叫做副乡(村)长。

高瑞祥和高金荣由合作社的会计和出纳,变成乡(村)政府的会计和出纳。基本上是只换过一种形式,一种叫法,实质还是一样的。

团结渠的建成为余明生获得了良好的声誉,船雁乡也因此成为富城县的一面旗帜。

而且,这一年船雁乡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年的年终结算,每个工分值为0.6元,远远超过全县0.3元的平均水平。

究其原因,是因为余明生种了秋季作物一一荞麦,又修了一条水渠一一团结渠。

合作社成立后,有很多村没有抓秋粮种植,有些村虽然抓了,种了荞麦,但由于干旱,所收无几。

只有船雁村的荞麦长势良好,荞麦获得了大丰收。

高瑞祥一家有三个劳动力,每天的纯收入有十多元,一个月就二三百元。除了预支的,年终纯进一千多元。

哇塞,他的家一夜之间“脱贫”啦!

高瑞祥和杨琼花合计,今年还掉所有欠债,明年,我们或者也有余钱了。

高瑞祥家的变化,使人们对高瑞祥与杨琼花的结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这个高瑞祥,算盘顶到脑袋顶上打,贼精着呢!”

杨琼花听了这些议论,心里像开莲花,走路呢,腰板也挺得直直的。

这一年,政府开始“扫盲”。扫盲分两步走。

第一步,办全民教育。每个乡要设立一所学校(民办),免费接受适龄儿童入学。

第二步,开办“夜校”或办识字班。规定没有进学校的人一律进夜校或识字班识字。

高瑞祥与杨琼花商量,送六个小孩都去学校读书。

杨琼花就说:“瑞祥,国根和国旺就算了吧。国根是正劳力,国旺也是半劳力了,让他们进学校,今年的收入就会大幅度下降。”

高瑞祥说:“孩子们没有文化肯定是不行的。今后,没有文化的人工作都很难找。所以,我们勒紧裤腰带也要让孩子们读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