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七情六欲(1 / 2)道可道:众妙之门首页

“有人说,意识为人类所独有,动物并不具备,这种认知全然错误!

“人类在进化,动物也在进化,避险的欲望,便是因危险刺激,形成应激反应,进而成为了一种本能需求。

“那么,何为刺激?不就是感知到了危险,意识到了需求?否则,何来刺激?

“动物有了意识与情感,算是跨入了较高级的行列,犬类便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了,哪怕较高级的动物,也仅仅具备初级意识,产生不了诸多情感,无复杂情感的促进,动物的欲望,总体上纵使千奇百怪,但就个体而言,并不丰富,五大本能欲望所能派生的,亦为数不多。

“进入人类层次后,有了繁复的意识与情感的加持,欲望呈几何级数增长。

“探讨人类的欲望,首先得捋清欲望与情感、意识的关系。

“意识,顾名思义,是意念和认知两种思维活动的总和,是欲望与情感的载体。

“情感,《心理学大辞典》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话说的非常绕。

“其实,情感就是欲望刺激意识,在意识中反映出欲望所处的状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成功了,喜悦;失败了,沮丧。此即为情感。

“除本能欲望,是因满足本能需求,无意识产生,其他欲望,皆是意识到自身需要什么,产生的相应需求。

“当动物有了意识,便可了解自身欲望达成的状态,从而产生出与此种状态相应的情绪。

“情感促使新的欲望产生,欲望刺激新的情感萌发,故意识、欲望、情感,三者密切关联,相互纠缠。

“《礼记·礼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其将欲恶并列,显见是将之视为两种情感,这当然对;但若将欲与恶视作两种不同的事物,却是错误的。

“欲与恶其实皆为欲望,只不过,一个是正向需求,即想要;一个是负向需求,即不想要。

“无论正向与负向,两者同为欲望,无可置疑。好比+1是数,-1也是数一样。

“世人解此理者甚稀,故十有八九不知情与欲之关系,通晓了此理,两者关系,自可一目了然。

“成语‘七情六欲’,概括了人类的欲望与情感,虽为约数,并不十分完备,但也足以代表了。

“七情后面再讲,先来了解六欲。

“何为六欲?《吕氏春秋》首提六欲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

“高诱注:‘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后有人概括为:见欲、听欲、嗅欲、味欲、触欲、意欲六种感官体验及意识活动。

“佛教则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基本是对情欲的细分。

“人之欲望纷杂繁多,欲用六种欲望概括,本来是办不到的,但后者的概括,非常巧妙,用人体器官的功能加身体的触觉涵盖欲望,再加上意欲拢总,自然将人之欲望一网打尽了。

“不过如此归纳,非常笼统,且含糊不清,除非对欲望深入研究之人,否则,就算天天念叨,却没几人能说清楚。

“既然六欲是想总结人之基本欲望,非得以六之数来概括的话,倒不如概括为:觅食欲、求偶欲、避险欲、适应欲、表现欲、娱己欲。

“当然,此种划分,亦非完备,但基本是所有欲望的源头,其他欲望皆可说由此六欲派生。原始的求生欲,则分摊到了六欲之中。

“人类的欲望是非常错综复杂的,甚至交织在一起,比如,非常重要的占有欲,便是由上述六种欲望共同衍生而来,进而又衍生出贪婪。

“有人总结出十五种基本欲望:

“好奇心、食物、荣誉感(道德)、被社会排斥的恐惧、性、体育运动、秩序、独立、复仇、社会交往、家庭、社会声望、厌恶、公民权、力量。

“这其中,有的欲望与上述六种全有关联,有的则与其中几种有关联。

“欲望千变万化,无限繁杂,不可能一一列举,但知道了六种基础欲望,又掌握了上归下纳的分类方法,皆可顺藤摸瓜,找到其源头。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意思是,人有喜、怒等七种情感,不用学便可做到。”

凌云看到此处,心里有点尴尬,心想原来七情是“弗学而能”的,自己竟大多不懂!

但对欲望了解的越来越多,颇为振奋,聚精会神的往下看。

“其实,所谓七情应为十情,有正向必有与之对应的负向。

“为何典籍所云只有七情呢?那是因为忽视了与怒对应的平,与爱对应的恨,与恶对应的喜。

“喜有多重含义,有高兴喜悦之喜,也有喜爱喜好之喜,古人将之混为一谈了。

“七情里负向欲望多达四种,而正向却只有两种,明显与实际不符。

“为与实际相符,不如将与恶对应的喜换为好,如此一来,对应关系便可捋清了。

“喜对哀;平对怒;好对恶;欲对惧;爱对恨。即:喜、哀、平、怒、好、恶、欲、惧、爱、恨。

“喜,表达欲望达成或者成功在望时的一种情绪状态。

“因欲望达成的难易,完成的程度,不尽相同,故有惊喜、狂喜、愉悦、得意等不同的情绪状态。

“另外,喜若作喜好、喜爱解,是判断欲望正向或负向的标准,凡人喜好的,皆属正向,反之,则属负向。

“哀,喜的反面,表达欲望无望达成或者失败的情绪状态。

“心死而哀,所谓心死,便是对某个欲望不再抱有希望。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人类皆盼在意的亲人能好好活着,而一旦逝去,人死是不能复生的,此为客观事实,只能默认欲望无望达成,唯有哀伤。”

看到这里,凌云立马想起了他爷爷的离世,顿时感同身受,忆起当时自己哭的稀里哗啦,多么不舍,多么难过,那种感觉,几个月都未消失,即便现在想起,尚觉一丝难过。

心想:“原来这就是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