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胤礽也无话可说,就看康熙接下来怎么应对了。
不理他们,胤礽继续理事。
顺着他们,胤礽回去读书。
“那儿子手里的差事,要不要先停下来?”
“倒是先不用理他们,待明日看他们怎么个说法。”
康熙微微一笑,让胤礽不用管。
胤礽就明白了:阿玛这里也是不耐烦他们随便拿着汉人的礼教说嘴。
胤礽手里,除了哑语盲文两项是纯投入的文教事务,产钳和虫法如果做好了,俱是利国利民的良政。
于情于理,康熙都不能让别人三言两语给扰了。
之前做过礼部侍郎的陈廷敬,也看得明白,所以他直接把督察院给摁住了。
在巨大的国家利益面前,康熙算的更明白,他根本不在乎礼部要怎么说嘴。
“朕听说,太子昨日在射殿,也早到了两刻钟?”
“是,汗阿玛,儿子是打算早到早回的。也是儿子不稳重,心急了……
手里这几份虫法,就想着早些拿出来给汗阿玛看。”
“嗯,太子想做事是好的,也要记得做好学问,才是最首要的……
太子年龄也小,比大阿哥还差着两岁,凡事切不可急于求成,也无需自己出全力……
这里还有朕,还有诸多臣工可以帮手。”
“汗阿玛说的是,儿子记下了。”
胤礽起身垂手听了。
“汗阿玛,儿子这就回了。等下午散了学,儿子与三弟、四弟一齐去看大哥。”
又与康熙闲聊几句,胤礽起身要走人。这次过来并不是有公事,主要是为了问胤禔的伤情。
不管兄弟关系如何,胤禔伤情轻重,如果胤礽对此不闻不问,让长辈看在眼里,就是不睦兄长。
“嗯,回吧。太子晚膳后,申时再过来,朕传了傅为格。”
“儿子记下了,儿子告退。”
昨天上午,傅为格就递了牌子进来,而且,御前也要见他。却要今天才见人,而且要到下午。
农业文明的效率就是这么“感人”。
在这个时代里,普遍以“一刻钟”,“一炷香”,“半盏茶”为计时单位。
普通人约个时间,都是定到某个时辰,只要在这两个小时里,对方出现了,就算准时,你再着急也没用。
你要是想跟人定个某刻钟,那别人会认为你不稳重,性子急,不可交。
就算严如宫里,精确到某刻钟开门,上朝,觐见,行礼,关门……也是有十五分钟的范围。
“太子不过十一岁,朕就安排这诸多事务,朕是不是太过着急?”
胤礽走后,康熙沉默了好一会儿,开口问高士奇。
“太子所出诸事,任哪一件,微臣自认也做不来……
环顾朝廷内外,即便放眼整大清,微臣断言,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做……
如此细枝末节都要太子一人详订,平时还有课业。微臣也以为,过操劳了些……
不过,此诸事均为长远良政,哪一件也不便耽搁……
微臣以为,还是要给太子多加人手,哪怕替太子多写几个字,也是好的。
“嗯,高卿说的有理。”
康熙听了高士奇的话,深表赞同。心中有了计较,略放下心来,随后出了乾清宫,去慈宁宫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