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章 73.展望(1 / 2)出东吴记首页

老范、王道潜与冯范、冯典离开了田垄,逐渐向东硖里的主要建筑群附近走去。老范一边指着外缘的几座屋舍的土墙,一边与王道潜讨论筑屋中的问题与新思路。

东硖里目前的大部分屋舍,都是里民们依照他们原所熟悉的汉代法式筑成的土屋。不过一开始筑屋时较为草率,只是就地将地基夯实抬高,然后基本都是用穿斗式将屋顶架起来且当时为了有意识地提升屋内面积,还采用了此世营造大型建筑的通行法式,即在墙体中预先设置壁柱,并布置成互相对应的柱网,然后又将各壁柱之间以壁带连结,最后方填实夯土,以此来提高墙壁整体的结构与承重能力。

此外,当时为了追求审美的独特效果、有意识地与此世的风格拉开一定的距离,穿越者们在广泛采用“悬山”这种方式来构造屋顶的同时,取消了在汉代广为流行的跌落设计,使得整个房屋显得质朴大气。

然而经过月余来间或有之的中到大雨,加之老范与胡津龙这两个稍懂些技术的比较留意这方面的情况,他们发现,这种草率任性之为,实则是造成了一些失误。

首先,尽管东硖里当时筑屋时,各房舍的地基皆已有所抬高,但多日来的雨水仍然使得潮气淤结在地基内,充盈着屋舍萦绕不绝此外,有一些未采用壁柱与壁带的屋舍,墙体明显发生了软化现象,并使得屋内受潮状况更为严重。

实际上夯土屋舍主要流行于雨量不甚丰沛的中原地区,南方因多雨且多红壤,夯土的运用范围实则要要小许多。而江东地区后世称呼为“江南”的房舍建筑,至明清时期,也是木竹结构多而砖石结构少。举例而言,像是杭州这种繁华的大都市,南宋时即是“板壁居多,转垣特少”,至清代,仍是“计一室所用,其为砖埴之工者,止瓦稜数片耳。”

然而竹木材质的缺点是容易腐朽且一旦发生火灾,“比屋延烧,势不可止”,甚至直至明清时期的苏州,亦是“不烧则已,烧则必百家或千家。”类似情况,在喜用木材建屋的日本亦然。

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房屋结构与建筑材料上都须深入考虑。

第二个问题则与房屋的采光有关。自先秦至今,汉人的夯土屋舍都追求所谓“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效果诗经中的这两句话,主要是形容屋顶呈人字形,出檐深远。而夯土屋舍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免受雨淋,因夯土在干燥时尚且结实,然一旦淋雨便会软化。

然而,当时出于审美考虑,将汉人常用的类似于小重檐的屋顶跌落设计予以取消,这种做法后来被证明是开了倒车。

汉人的这种跌落设计,原本是为了防止为防墙体受淋而出檐深远,反而会带来遮挡光线并致使屋内光线昏暗的副作用。也就是说,这种跌落实则是有意为之的,并非汉人的审美癖好。而东硖里靠近大圆砦那里的屋舍,为了追求审美上的效果,不仅取消了跌落设计,还在墙外设置廊道,使得屋檐既斜且广,采光效果也是愈而次之。

所以,这里又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墙体本身免受雨淋,其次则是保持采光。

经老范这样一说后,王道潜真是惊觉,之前许多即兴所至的想法,果真是太过想当然。正要问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心中早拟了腹稿的老范遂简明扼要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东硖里在将来营造房屋时,如果囿于材料仍须版筑夯土屋舍,那么在保留壁柱与壁带作为承重支架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干栏式的房屋整体结构,用立柱将房屋下部架空,其上部再运用穿斗式即可。这种结构或可以大幅度缓解受潮的问题。

至于保证采光这一点,老范倒并没有想着再回到汉人的那种跌落设计上去。他似乎依靠东山基地的文献汲取了不少的营养,提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在屋顶中间作分段处理,并将下段的坡度进行缓和,使得檐口不至于过分低垂。

不过老范为此同时提出了自己更为长远的考虑。他认为,未来不如将东硖里建筑的整体层次再往上提一提,将来最好能以砖瓦房舍为主,同时完善其屋架结构。

不过在如何完善屋架结构上,老范认为有两种思路是悬而未决的。不过他说自己在与刘高交流后,认为这两种思路都是可以尝试着操作的。

第一种思路是西方的壁式建筑传统,用拱券架构房顶,用墙体本身承重。运用石拱券不仅是古罗马人的实践,事实上据刘高这个石匠介绍,他之前在为吴县的富室豪族修建石穴、搭建穴顶时,也采用了条石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相互啮合,颇为坚固。如将这种思路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系化,刘高以自己的经验融会贯通,未尝不会有一定的进步尽管这种架构在墓穴以外还较为罕见。

第二种思路则是像后来的中国传统古建那样,与西人分道扬镳,采梁柱式结构如抬梁式、穿逗式、干阑式等,可以不用承重墙。除穿斗式外,汉代住居亦多有采穿抬梁式的,因而这种技术对于匠师刘高亦不陌生。

王道潜对老范给出的两种思路,究竟是走西人的路子,还是复现本土古建在后来一千八百余年中的独特传统,他一时之间当然无法决断。不过在情怀与审美上,他自然还是希望复现本国古建传统的。对这个问题,他只能说要与大家商量,或者索性两条腿走路,做一个折衷。

在聊完这许多问题后,老范这才回到他一开始提出的开窑的问题。

要之,他有意在将来推广砖瓦房屋。这种房屋,自然无论是在整体强度还是防潮性上都要胜过夯土屋舍一筹。但这也相应地对砖瓦烧制的质量与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范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建设一个较小规模的“轮窑”。

轮窑的窑体内部是一个环形的隧道,砖坯瓦坯就堆在隧道中,形成坯垛。这种窑的热效率较高,其主要好处是,从燃煤口投料后,只要窑内保持住了一定温度,便可不断装窑出窑,连续不断地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