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0章 1.褙子(2 / 2)出东吴记首页

不过入冬以来,里民们每日的的晨训仍照例不变。木槊队的十五名武卒的训练课目甚至较之往常还要更为繁重一些。

但相比之下,每日过得最为充实的,除了刘高之外,或应属穿越者们的“门生”了。像是王道潜的“门生”宋信与冯氏兄弟三人,每日都跟随木槊队作训,在东硖里优渥的后勤保障下,他三人身材日益壮实,头发油亮发黑,双目也是熠熠生彩,真是今非昔比。而其中尤以宋信变化最大,因他原先是几乎处在那种濒于饿毙的绝境的。

看到赵姜将身上那件黄色的褙子脱下挂在角落里的衣架上,素洁的白练葛衣展露出柔和的身段,正要转身上炕,王道潜急将目光移开,重新回到自己正在阅读的文献上。“看来这件褙子还是挺保暖的,可惜就是当初没多买些鹅回来……”他胡思乱想着。

为了保障里民们过冬保暖,不至于出现本世贫民中所习见的那种“捉襟而肘见”的窘迫局面,且能腾出空闲来参与有序劳动,此前王道潜等人专门从东山仓库中取出许多素色棉被与棉袄,按户发给一床棉被,按人头发给一件棉袄。

但在此之前,穿越者们曾想过利用鸭绒来制作一些保暖的填充鸭绒绒朵的冬装与被衾,也依此作了实践。

在穿越者们的指导下,织造工场的场正、胡大目之妻朱氏,曾带着手底下的一帮妇女搜集了几十只鸭子的鸭绒,用和有草木灰的碱性水将其臭味处理掉后,将其称量装入充绒袋中,然后再依宋代样式,用王道潜从县市买来的那种较便宜的素布缝制了两件褙子,最后则是将各充绒袋填入褙子里,这样就制成了颇为厚实的保暖女冬装。

这两件褙子还经过朱氏这位颇有经验与天赋的染妇的巧手,用栀子染成了黄中带有微红的色彩,且其色颇为鲜亮坚牢,算是天然染料中颇为难得的了。

原先朱氏还建议,仿照此世贵室妇人所着袿衣的形制,在这两件褙子的下摆添加些许赤色的缯带作为缘饰,这样迎风走起路时,这些缯带便如柳条一般迎风后摆,甚是好看。但王道潜等的审美欣赏不来这种时空错乱,最终倒并未采纳。

只是搜集起来的几十只鸭子的鸭绒,最后仅止制成了区区两件褙子,实在不易。王道潜后来查阅文献,得知原来鹅绒绒朵的蓬松度还要高于鸭绒,而且鹅这种汉代常见家禽的体型又普遍大于鸭子,便很后悔当时在由拳县市,为图省力,竟没有买几只回来。不过鸭绒也好,鹅绒也罢,用这种填充物来制作羽绒服,实在是太过奢侈了些。

最后两件褙子实在无处可去。众人不得已,一番议论之后,决定一件发给众婢之首赵姜,一件则发给众婢中年纪最大的徐力君。这种服饰式样新奇但颇为流畅简明,加之它又非常保暖,因而赵姜与徐力君都非常喜欢它,她们每日都将之穿在身上,很让东硖里的其他妇女们羡慕。不过这种服饰似乎也成了一种身份标识,如今东硖里皆知她们是诸公的侍妾,因而都是温声软语相待,断然不敢拂逆她们的。

不过其他婢女及东硖里之里民,也都得到了过冬的棉袄,人人喜不自胜。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寻常百姓,要过个冬实在是非常不容易。他们只能依靠那种粗纤维的、通透性好的、仅适合在夏季穿着的麻衣或葛衣来御寒。而在江东,或许贫民黔首在冬天里的日子会更为艰难,因为江东天气寒湿,冷气有一种入骨的浸透乃至针刺感。有许多贫民甚至还须检验自家屋舍的屋顶与墙壁,用破布、稗草或是石子将发现的缝隙填充,否则一旦有冷风吹入,极易受寒受冻。

王道潜正胡思乱间,也难以集中心智看书。他索性放下书本,站起身来,往屏风后走去。半只脚踏进屏内,见赵姜缩起侧斜着双腿,修长光洁的脚踝半个露在被衾之外她晶亮的眼睛看到王道潜,立时满颊微醺。

突然门外悠悠传来一冯典兴奋的声音:“主公!沈公让我速来找你,说他这回终于制成了好纸,特请主公去看一看!”

“他终于按图索骥制成了?”王道潜猛地转过身来,快步步处门去,将立定在门外十数步处的冯范拉着就往外走,“走,去看一看。他要是还做了一些如厕用的草纸给我,那我们编制文书的事,可真不知道要拖到何时了……”

赵姜呆呆地望着远去的王道潜的声音,将那个半个脚踝也收进了被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