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医谈 三国魏晋医生和医书(2 / 2)千年笔谈首页

王叔和精心整理,终于在公元260年完成了《脉经》。全书共10卷,97篇,10万余字。

脉经:《脉经》第一次对古代医学文献散载的30余种脉名进行整理,总结归纳脉象为浮、扎、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24种,并准确描述了各种脉象在指下的不同感觉。比如所载:“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以后历代中医著述对于脉象的描述,基本都未离开《脉经》的基本概念。

《脉经》在提出24脉象后,紧接着提出浮与花、弦与紧、革与实、滑与数、沉与伏、微与涩、软与弱、迟与缓八组相类脉,提醒医生要注意脉象的区别对照,对后世医家对脉象的鉴别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三、《肘后备急方》

葛洪是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影响的医药学家,他的《肘后备急方》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医药专著,书中部分疾病、医方、医技的记载,都是我国乃至世界医学界中最早的。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葛洪是虔诚的道教徒,在炼制仙丹、追求长生不老方面非常投入,但是,在他周旋于各地、炼制仙丹的过程中,看到普通老百姓得了疾病和传染病,常常因无钱买药,又没有简单易行的自疗方法,只好坐以待毙。葛洪下决心编撰一部简易应急的医方书籍。于是,他在自己所著的《玉函方》的基础上,收集了各种单项的验方和一些简便易行的医疗技术,还有一些在乡村僻壤也容易得到,且疗效比较显著的药物,最终编撰成了三卷《肘后备急方》,经过后世陶弘景、杨用道等人的整理,增广为八卷。

《肘后备急方》中,“肘后”二字的含义是说这本书可以藏在“肘后”衣袖内而随身携带,“备急”是说这本书的目的是为医生在进行紧急诊疗时参考应用的。

《肘后备急方》中部分疾病、医方、医技的记载,都是我国乃至世界医学上最早的。例如狂犬病、脚气病、天花。

四、陶弘景

亦道亦医陶弘景

陶弘景虽是一位虔诚的道教信徒,终生执著追求神仙之术,但他在药物学上的广泛研究和深入细致的整理校勘,以及尽心为群众疾苦而总结编撰医疗方书方面,作出了许多可贵的贡献,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和医药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

陶弘景自幼聪明好学,但家境并不宽裕。他的求学过程颇富传奇性。《南史》中记载他四五岁就用荻草做笔,在灰烬中学习写字。由于他勤学不倦,等到长大的时候,竟然练成了了一手好书法。草书、隶书、行书都非常出色,一时传为美谈。

陶弘景在医药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对《神农本草经》的科学整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辗转传抄的《神农本草经》出现了一些讹误,而且其内容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陶弘景就从自己的《名医别录》中挑选出一些新品种附入《神农本草经》,并对原有的内容予以一一订正、调整、分类注释,编成《本草经集注》一书,这部书对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陶弘景非常注重养生,《养性延命录》就是他论述养生养性以求健康长寿的专门著作,也是总结梁以前中国延年益寿经验的重要著作。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叙述教诫、食诫、杂诫、祈禳之类,下卷则论服气疗病、导引按摩等,其中吐纳咽液、行气攻病以及叩齿、握固、乾浴等气功导引要领和方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书后所附的华佗五禽戏,更是现存最早的五禽戏动作要领的文献。

螟蛉(ming ling)之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干儿子。而其中考究和一种叫“螟蛉虫”的有关。有一天,陶弘景读到《诗经·小宛》的“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几句,就很不以为然。《诗经》的旧注说,蜾蠃(一种细腰蜂)有雄无雌。繁殖后代,是由雄的把螟蛉(青蜘蛛)的幼虫衔回窝里,叫那幼虫变成自己的样子,而成为后代。

陶弘景觉得玄乎,就先去查书本,书本说的跟《诗经》旧注一模一样。他想,查书也查不出什么名堂,我何不亲自到现场看个究竟呢?于是,陶弘景来到庭院里找到一窝蜾蠃。经过几次细心的观察,他终于发现,那螟蛉幼虫并非是用来变蜾蠃的,而是蜾羸衔来放在巢里,等自己产下的卵孵出幼虫时,作为它们的“粮食”。

蜾蠃不但有雌的,而且有自己的后代。蜾蠃衔螟蛉幼虫作子之谜,终于被陶弘景用调查研究的办法揭穿了。